刘强东的公开表态揭示了当前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核心矛盾:
合规用工成本高企与市场竞争不公平之间的矛盾。这一问题折射出三个层面的社会现实:
1. 制度成本分配不公:部分企业通过逃避社保缴纳降低报价,形成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市场环境;
2. 劳动者权益保障困境:基层劳动者在短期收入与长期保障之间被迫妥协;
3. 企业社会责任与生存压力冲突:中小企业在道德选择与商业利益间挣扎。
针对这一现状,小私营企业可通过以下策略平衡矛盾:
一、政策层面:主动争取合规成本补偿
1. 利用政策补贴工具:
研究地方社保减免、稳岗返还、小微企业专项补贴等政策(如人社部对吸纳就业困难群体的企业提供社保补贴);
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、灵活用工试点等资质,降低税费负担。
2. 参与行业联盟发声:
联合合规企业向政府部门呼吁加强监管,推动“全员社保”成为行业准入门槛,倒逼市场公平竞争。
二、经营层面:通过差异化竞争抵消成本劣势
1. 优化服务附加值:
聚焦细分领域(如定制化服务、快速响应能力),避免陷入单纯价格战;
将“全员社保”转化为品牌卖点,吸引注重合规的客户(例如外企、国企供应链企业)。
2. 技术降本增效:
引入数字化工具(如ERP系统、自动化设备),降低人力依赖;
通过灵活用工(非核心岗位外包)减少固定成本,但需确保外包公司合法缴纳社保。
三、管理层面:构建员工-企业利益共同体
1. 透明化成本沟通:
向员工解释社保对医疗、养老的实际价值,争取理解;
设计“基本工资+绩效奖金”结构,在保障社保缴纳的同时提升员工获得感。
2. 长期激励绑定:
-对核心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或利润分享计划,增强团队稳定性;
-提供技能培训(如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课程),提升人效比。
四、战略层面: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
1. 向产业链上游延伸:
通过技术升级或服务创新,切入高附加值环节(如自主研发、品牌运营),摆脱低端价格竞争;
2. 拥抱社会责任投资(ESG)趋势:
主动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,吸引ESG基金或绿色信贷支持,形成差异化融资优势。
实践提示:避免“非黑即白”的思维陷阱,短期妥协≠长期放弃:若迫于生存压力暂时无法全员缴纳社保,可优先为核心员工缴纳,逐步扩大覆盖范围;
平衡法律与道德风险:即使选择灵活用工,也需确保合作方合法缴纳社保,避免连带责任(如外卖平台与骑手的劳动关系认定问题)。
结语
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本质是制度性成本转嫁问题,需通过“政策赋能+经营创新+社会共治”多管齐下解决。企业主应意识到:合规成本是未来竞争的入场券——随着监管趋严、消费者伦理意识觉醒,逃避责任的企业终将被淘汰,而坚持底线者将赢得员工忠诚度、品牌公信力与可持续发展空间。
作者系博奕方略副总经理,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。